正午的山东省日照惠佳食堂,一盘刚被“清空”的餐盘在手机镜头下发出微光。刚用完餐的市民徐燕轻点屏幕,将“光盘”照片上传“碳惠日照”小程序。“叮”的一声,10个碳积分实时入账。“现在孩子吃饭可积极了,天天催着我打卡换奖励。”她笑着说。在日照,从机关食堂到企业、校园餐厅,这样的“光盘打卡”正悄然重塑着城市的餐桌风景。
小小积分背后,是一场由“碳惠日照”掀起的绿色革命。作为山东首个市级碳普惠平台,它用一本无形的“碳账本”,串起绿色公交、垃圾分类、光盘行动等30个生活场景。每一次低碳行为都被量化记录,转化为可兑换、可流通的碳积分。
在日照市政府的机关食堂,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“厉行节约”的主题标语,干部职工有序排队,按需取餐。“‘光盘’一次积10分,既计入个人账户,也汇入单位集体碳账户,回收桶内的剩菜明显减少。”日照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节能科工作人员王芳介绍,积分可兑换商城礼品,更点亮了单位的节能成绩单,节约正从工作纪律沉淀为日常修养。
金融力量则为这场变革注入澎湃动力。日照银行职工食堂内,“碳惠日照”桌牌成为醒目标识,扫码打卡已成银行人日常。该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乔钟玮透露,银行正搭建专属碳惠商城,以金融之力“购买”市民的环保行为。目前,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30亿元,将“减排量”真正变成“真金白银”。
低碳生活理念扎根校园。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“清凉有度,节能有我”承诺墙上近千名师生签名,共同许下“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”“外出使用节能模式”等承诺。该校还联合日照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“零碳校园”项目,发挥集团数智双碳平台在碳核算、碳管理和降碳方面的优势,为学院量身定制碳排放监测与减碳方案,让绿色理念深度融入校园生活。
上线仅一年多,“碳惠日照”用户超27万,记录光盘打卡14万次,累计减碳超4000吨。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拓展“小绿回收”“e起节电”等场景,让“政府-企业-个人”三位一体的碳账本日益丰厚。“每一次打卡都是对资源的珍视,每一次记录都凝聚城市绿色发展的力量。这将激励我们继续创新求进,将其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碳普惠平台。”“碳惠日照”项目组工作人员许美玲感慨道。